种植技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服务 > 种植技术
北方春玉米要不要秋耕

俗话说得好,“秋耕深,春耕浅。”不少西北的种植户存在秋耕灌冬水的种植习惯,这种耕作方式让秸秆深翻在土壤中,经过秋后的高温、春播前的升温,可以逐渐地腐化和沤制,既增加了土地中的有机质,又改善了土壤的板结和性质,确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。

秋耕顾名思义就是指秋收作物收获后的土壤耕作。一般深18-25厘米,以改善耕层的理化,生物状况,保蓄雨水,提高肥力,清除杂草和减少病虫发生。

秋耕的好处如下:

1、秋耕后有一个漫长冬季的冰冻风化,这可加强土壤的熟化,冻融交替也可改善土壤结构。

2、秋季深耕后,破坏了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,在冬季低温下,有利于消灭田间越冬害虫,使得翌年的虫害减少。

3、秋耕地有利于消灭田间杂草,特别是多年生的根芽、根茎类杂草,翻到地面即可冻死。

4、秋耕还可将地表的还田秸秆、有机质、肥料等深埋入土,以利保存,经过秋后的高温、春播前的升温,可以逐渐地腐化和沤制。

5、秋耕可最大限度地积蓄土壤水分。秋耕后,土壤耕层遭到破坏,尤其是犁底层遭到破坏后,秋冬季的雨雪更容易渗透,翌年早春及时耙耱保墒,调节春季用水矛盾。

秋耕的技术要点:

1、翻早不翻晚,掌握适宜耕翻深度。

秋耕应在秋收后及早进行,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土壤熟化,有利于土壤蓄存晚秋降水,建立土壤耕层水库,实现秋墒春用。如果翻耕过晚,来不及耙捞,会造成地表坷垃过多、过大,降低翻耕质量,不仅对土壤熟化不利,而且影响春播质量。最佳翻地深度为18-25cm,打破犁底层。深翻25cm以上,三年深翻一次。

2、秋耕要注意土壤湿度。

土壤含水量在18%-22%时耕地适宜。耕后土壤细碎,保墒保苗好,并且耕地阻力小,工效高。如果土壤水分过大,耕后易形成黏条,干后变成死坷垃,即使多次整地也难耙碎,不保墒不保苗。土壤过干,耕地阻力大、工效低,耕作质量差。

秋耕应优先翻耕土质粘重的地块,以达到疏松土壤,加速土壤熟化的目的。对于土壤质地轻的砂质土,可不耕或采取隔年翻耕,更有利蓄水保墒,同时,又可节省机耕作业的投资。

3、及时整地,防止跑水跑墒。

在秋耕打垄的同时,实施秋施肥是一项效果比较明显的增产措施。秋耕后,没有来得及整地的地块,当土壤化冻层达到10-15cm时,即可进行耙压整地,宜早不宜晚,最好做到顶浆打垄,随打垄、随镇压。可以待播种,还可以结合整地进行深施底肥。

4、秋耕要与秋灌相结合。

有水源和灌溉条件的地块,秋耕后要及时整地作畦进行秋灌。因为只有冻前灌溉才能使灌溉水顺利渗入土壤耕层,保蓄起来,实现春旱秋抗。同时,还可推迟土壤结冻,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,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,提高土壤供肥能力。

秋耕后改善耕层的理化,生物状况,保蓄雨水,提高肥力,清除杂草和减少病虫发生。明年的玉米想不高产,都很难!